8月17日上午,寶楓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安全衛生研究中心與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三家關于高原地區的職業病和新生兒疾病的研究項目的洽談會,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安全衛生研究中心隆重舉行。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新生兒ICU主任李玖軍(左)、寶楓生物CEO常婷婷女士(中)、寶楓生物CTO陳顯揚博士(右)
李主任指出,高原職業性缺氧,特別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兒童神經系統損傷的常見原因之一,很大程度上影響兒童身心健康,妨礙提高人口素質,造成的直接間接經濟損失數以億計。
他們會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而在高原地區,由于本身的地理因素,其發病率相對平原地區更高,因此,缺氧缺血腦損傷患兒的功能恢復己成為世界各國科研機構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國外研究表明,神經酸是大腦神經細胞和神經組織的核心天然成分,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能促進受損神經纖維組織修復和再生的特效物質。神經酸可誘導神經纖維自我生長及分裂、修復堵塞、扭曲、凝聚及斷裂的神經纖維。
神經酸的發現,找到了治療腦病的根本,走出了以往只針對腦細胞而忽視神經纖維修復和疏通的誤區,使腦病治療進人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高原地區的HIE發病率比較高,嚴重威脅藏北地區兒童的身心健康。研究神經酸在腦中發揮的作用,有利于為HIE在高原地區的臨床治療提供理論參考。
職業衛生中心實驗室副主任對李主任主任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表示近幾年應用代謝組學方法,研究疾病的發病機制及臨床治療效果的研究越來越多,代謝組學中常用的分析技術有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核磁共振技術等。
關于高原地區的研究,可以應用其代謝組學的檢測,用于預防疾病的發生發展,并且可以為疾病的治療及預后提供依據。
寶楓生物CTO、中科院發育生物學博士陳顯揚認為,雙方合作后,利用轉錄組學和代謝組學策略,解析高原地區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發病機制和可能的信號通路,并給未來的疾病診斷和防治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
雙方均表示,該合作只是開始,未來雙方在此基礎上,會繼續對高原地區的新生兒的相關疾病進行研究,建立相應的高原地區的疾病診斷及治療標準,從而給未來該病診斷和防治提供了理論依據,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為我國在遺傳代謝疾病和職業病的篩查、預防、診斷、治療等方面提供理論基礎。